第二千零八十七章 擦肩而过-《神秘让我强大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年轻人抬头道:“怕、懵、晕,只想早点过去的感觉。”
    荀攸点点头。
    同时他明白了为什么师尊要说出那些看似大逆不道的话。
    人怜悯自己的老人,也要怜悯别人的老人。
    “你做的很对,当时你还能再活一个时辰,为什么不笑着离开?为什么要痛苦的离开呢?反正都是一样是死,你还能在最后关头中享受到笑的快乐。人活着不就是为了追求快乐吗?如果一个人是痛苦的活着了。那还有什么意义呢?那他生下来还有什么意义?”荀攸模彷着闻人升的腔调说着。
    “先生所言极是,如若先生不弃,刘三愿意拜先生为师。”少年赶紧跪下。
    “好了,我还要看看再说。”荀攸笑笑。
    这收徒弟可不容易。
    他看着这个十五六岁的少年,心中怜惜。
    果然,以汉朝之大,百姓之多,真能出现很多很多的豪杰英才。
    可是不知道有多少英杰都像这个少年一样,要不被埋没,或是被简单杀掉。
    只能靠着自己的智慧在死前,迸发出一丝火光,也仅此而已。
    他立刻意识到师尊的胸怀太广大了。
    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够在大浪淘沙中活下来。
    然后在青史留名。
    其实名将名相也不是多玄虚,只要你跟对的人,能够在厮杀中活到最后,那你很有可能就成为名将。
    因为打仗多了自然就能进步。
    比如说刘邦周围一帮功勋们,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    他们真是所谓将星嘛?
    并非如此,仅仅是因为抓住了机会,活到最后,自己也肯拼命,进而在这个平台上成就了自己。
    所以他们才会对刘邦忠心耿耿。
    整顿之后,荀攸携带两千家奴去了广陵港。
    购买船只,训练水手,买土地。
    他还拜访了当地的豪强陈家,陈圭。
    得到对方的许可,这才扎下脚来。
    按照师尊的说法,海上要多储备新鲜蔬菜,但蔬菜容易坏。
    所以说要带水果,最好最便宜也就是柑橘,尤其是青涩的柑橘。
    在北方能保存个半年,当然海上湿度大,就要用木桶+石灰来隔开湿气。
    这样一来,就能避免长途海上的疾病。
    魔鬼病。
    他们请来的老向导,也提到过这个病。
    说一次被风挂得离开陆地,在海上漂流一个多月,逐渐人人得病,最后死掉。
    毫无原因。
    也没有下毒,没有风寒,偏偏人就死了。
    听到这里,荀攸顿时醒悟,师尊的知识太多了。
    你看看,如果没有师尊给的知识,就这一个细节,就不知要用多少人命试探出来。
    他是低估了。
    真正解决这个魔鬼病,也就是维生素缺乏,那是过了几百年的航海大时代,才偶然间发现解决之法。
    其实在海上航行,定位最重要。
    靠罗盘和星星来定位,都不是很准确。
    想要在茫茫大洋中航行,那就必须有六分仪。
    制定精准的时间,还有提出经纬度的概念。
    总之航海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工程。
    一旦它成为大规模后,就会倒逼科技发展。
    与此同时,曹操派人收买了十常侍张让,告诉汉帝:
    “陛下,洛阳之北有太行,太行有一位太行同人,也在讲学。”
    “他效彷张角,天天讲一些造反之学。”
    其实这事大家都知道了,但就是没人上报给皇帝。
    前皇帝自己也不想听这些不好听的消息,他只想听到自己听到的东西。
    比如卖了多少钱。
    “哦,那他反没有?”刘宏问道。
    “还没有反,但迟早要反。”
    “那就等他反了再说。朝廷哪还有钱米?”刘宏说的很实在。
    平定黄巾就消耗了大半太仓。
    张让没有再说下去,因为他知道自己这个皇帝,只想着享乐了。
    这也是他得到宠信的根源。
    而在这时,冀州皇甫嵩军中。
    “义真,能定大汉者,唯有你一人而已。”卢植千里迢迢地跑来说道。
    “卢公此话何意?”皇甫嵩疑惑道。
    “如今太行山中,有巨寇赵者,山高林密,四处讲学,招揽人才,日后必然为大汉之心腹祸害。”
    “这可以向朝廷上书,由朝廷下诏,我方能出兵。”
    “唉,你此时兵就在其身侧,只要迅勐一击,定能让其首尾不能相顾,如此大事定也。”卢植摇头道。
    /60/60725/31716616.html
    第(3/3)页